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一场跨越山海的追梦之旅
日期:2025-09-22 浏览量:246

 

当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春风拂过西部大地,当西部科技创新的火种亟待照亮边疆气象事业的未来,一场跨越山海的研学之旅,正为新疆喀什大学的气象学子们铺开追梦的画卷。

2025 年 9 月 11 日,喀什大学首届大气科学本科专业的39名学生,怀揣着对气象科学的赤诚与向往,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开启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气象学子逐梦之旅。

伴随着“北京欢迎你”的欢快旋律,边疆学子们来到此次研学的第一站---天坛。于“天圆地方”中感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在圜丘坛中感受皇帝祭天的壮观恢弘;在蓝瓦金顶中被祈年殿的擎天之势所震撼。

接着,喀大学子走进了每位气象人心中的圣地 —— 中国气象局。脚下的每一步,都像是踏入气象科学的星辰大海;走进中国气象科技展馆,更如同翻开一部立体的 “中国气象发展史”典籍。循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见证了中国气象人 “观云识天” 的百年奋斗征程。

IMG_256

中央气象台内,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全球气象数据的“脉搏”,精准的预报模型如同“智慧的导航仪”,指引着应对风雨的方向;

IMG_256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里,卫星监测影像勾勒出地球大气的壮美轮廓,从 “风云” 系列卫星的升空到如今的技术突破,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让学子们忍不住惊叹“祖国的航天气象实力”;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前,海量气象数据如同“流动的宝藏”,从采集、处理到应用的全链条流程,展现着科技赋能气象的无穷魅力;

在华风影视,当学子们站在天气播报录影棚,镜头里的自己仿佛化身 “气象信使”,将复杂的气象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这一刻,他们不仅读懂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的匠心,更感受到了气象服务 “贴近百姓”的温度。

怀揣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心与坚定信念,莘莘学子迈着庄重的步伐,踏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大门,眼前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在诉说着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奋斗与牺牲。在这里,学子们不仅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奥体公园像张开双手的母亲拥抱每一位来自遥远祖国边疆的学子,“原来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鸟巢和水立方呀。。。”。大家纷纷用自己的镜头记录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定格下他们与这座承载着奥运梦想之地的初次邂逅。

若说专业研学是 “硬核” 的知识补给,那北京的文化之旅便是 “柔软” 的精神滋养。凌晨的天安门广场,当东方泛起鱼肚白,学子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静静等候。随着国歌奏响,五星红旗伴着朝阳冉冉升起,爱国的热血在胸膛中激荡 —— 这不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系,学子们与师生代表展开深入交流,让学子们清晰看到了 “求学 — 科研 — 报国” 的成长路径。离开清华园时,一位学子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在告诉我们,只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边疆学子也能在气象科学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走进故宫,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飞檐斗拱间藏着千年的智慧与故事。学子们漫步在太和殿、御花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青砖石板的触感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璀璨。

一声声“大海,我们来啦”的呼唤中,学子们踏入了海上故宫——天津海洋博物馆的探索旅程,在海洋的浩瀚与博物馆里的知识交融,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人类与海洋相依共生的紧密,也对这片蔚蓝世界多了份敬畏与热爱。

IMG_256

在天津雷达中试基地和超级站,学子们深深为祖国气象观测事业的巨大成就所震撼,学子们心中暗自笃定:定要潜心向学,用知识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为祖国的基建与发展保驾护航。

IMG_256

研学之旅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学子们沿着陡峭的台阶拾级而上,深切感受到了独属东方巨龙的诗情与壮美的。各族学子手拉手一起攀登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场景,民族团结之光照亮祖国腾飞之路。

IMG_256

为在历史遗存中探寻鉴古知今的智慧,学子们怀着崇敬与好奇,踏入了这号称华夏 “时空之眼” 的北京市古观象台。步入殿内,“观象授时”四个大字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观星者们的执着与智慧,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求知者。

IMG_256

最让学子激动的活动莫过于参加多位院士专家领衔的“百年学会话前沿”科普活动,怀揣着对院士、专家们的敬仰和期待,学子们紧紧地攥着手中“代表证”,生怕一不小心错失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的聆听学术大咖对气象、地质、地理三门学科的发展与交融的见解。

来自喀什的努尔卡马力·努尔麦麦提得到了向院士专家提问的机会,激动无比,如此宝贵的交流机会,必将成为每一位学子继续钻研气象领域的强大引擎。

时光匆匆,研学营的闭营仪式正温馨举行,学子们穿起绚丽的服饰,跳起民族舞蹈来表达此行的收获与感动,翩翩起舞的艾提来斯裙摆和有节奏的鼓掌声,是大家对活动的由衷感激感恩,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当同学们接过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研学纪念品时,各民族语言的感谢声不绝于耳。这份纪念品,不仅是对学子们研学活动的肯定与鼓励,更象征着首都与边疆学子的心连心。

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回程航班信息的播报声传出,同学们纷纷回望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努力学习”,“贡献气象”,“建设边疆”,“报效祖国”,孩子们用一条条的微信,表达着此行的收获与感动。



七天,168个小时,从祖国西极喀什到首都北京,跨越5000公里山河,也跨越了千年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短短的一周,喀大学子们飞越昆仑、跨过黄河,第一次来到祖国的心脏,他们用脚步丈量了气象事业的深度,用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温度。


39名喀大气象学子必将带着这份在北京收获的知识与感动,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用行动践行“以爱国爱疆之心,逐气象强国之梦”的誓言,把这次研学的所见、所思、所悟化作奋进的动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附:营员研学体会感悟摘录

【心怀感恩,逐梦气象】

65f569338a6e7bf4b3affbac0853b02c

地力阿热·巴吐尔(新疆阿克苏 维吾尔族)

这段为期七天的北京之行,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跨越四千多公里的远行,更是一场连接起少年梦想与专业理想的暖心之旅,一次个人成长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的精神洗礼。

我会永远记得这个秋天,记得喀什到北京之间的每一程山水、每一次感动。今后,我定将把这份收获与感恩转化为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气象接班人,为美丽新疆的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

 

【从草原到京城:在研学中追寻气象梦想】

CYHT5369

巴合加娜尔·达吾列提(新疆沙湾 哈萨克族 )

我与大气科学专业的缘分,正是始于草原上那些未曾得到解答的疑惑。小时候跟随家人游牧,总被天空的变化深深吸引——为什么草原的雨总是来得急也去的快?为什么春风中总带着青草的清香,而冬风却包裹着雪的凉意?这些疑问一直留存在我心里,也让我格外想要探寻气候现象背后的规律。

从前我以为天气预报不过是简单的阴晴播报,直到亲眼看到屏幕上实时滚动的海量数据——原来我们草原上及时到来的降雨预警、冬季的暴雪提示,背后竟有如此精密的技术支持。这份“预知天象”的力量,让我对大气科学多了一份深深的敬畏。也让我对“爱国爱疆、奉献气象”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和更强烈的归属感。

 

【以爱国爱疆之心,逐气象强国之梦】

9945ad6dd45b62878cf331ff1a6f0806

努尔卡马力·努尔麦麦提(新疆喀什 维吾尔族)

对于南疆来讲,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除了土就是土我们也开玩笑说从小吃土长大的、肺里有一公斤土。确实,南疆地区风沙天气很多,降水量却很小。年降水量不到北疆的四分之一。风沙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从小就有个梦想,就是通过学习气象,去了解和治理南疆地区的风沙天气。近几年,党和国家对南疆地区种树治沙工作的加强,使得南疆地区风沙天气相对于过去明显减少,空气质量也好了很多,但是我对气象事业的向往心没有丝毫减少。

经过此次学习,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于气象科研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白山余脉下启蒙,北京研学中坚定——我的气象守护志】

fb6cdd223c166f81bb133ef9c77f82b2

周琦(吉林集安 汉族)

这次研学对我而言,是一场“带着家乡谚语找答案”的旅程。在中国气象局,当我看到卫星云图上的降雨区域时,我想起去年家乡接连暴雨,气象局提前发了暴雨预警,乡亲们及时排水,水稻反而丰收——要是以前,单靠爷爷的经验,减产是常事。听预报员说边疆气象站也能实时共享这些数据,我又想起了喀什的牧民,去年秋天靠寒潮预警及时把羊群赶进暖棚,避免了损失。这一刻我懂了,从老谚语到精密仪器,气象科技是条看不见的纽带,把气象科技与人民福祉连在一起,而我们气象人,就是要让这条纽带更牢、更准。

“爱国爱疆爱气象”从不是口号,它是爷爷的谚语,是家乡的稻穗,是卫星云图上完整的中国轮廓。回到喀什,我会好好钻研专业,既要用更精准的模型分析新疆的沙尘天气,也要试着为家乡的农业种植提出气候政策方面的建议,把在北京学到的技术,真正转化为服务田野、服务乡亲的实效。

 

【研学虽止,初心不改——做新疆的“观云者”与“撑伞人”】

83d6705694135bc7d703f775dee7884b

谢依代·莫合坦(新疆阿克苏 维吾尔族)

7天的行程是专业认知进阶路。科普讲座、气象局仪器、观象台数据、清华课堂、海洋博物馆展品及专家分享,让我领悟:大气科学不只是公式图表,更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一头连着气象人的职责,一头系着服务人民的使命。

这也是浸润文化、厚植情怀的心灵之旅。第一次在天安门看升旗,自豪感满溢;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爱国情扎根;走进故宫,触摸到古人观星测时的智慧,知晓气象学科根基深厚;登上八达岭长城,民族自豪感与专业认知交融,更懂身为新疆首批气象学子的责任。

 

【研学砺初心,气象守西部】

c1cb5b11840d647143d79b77b721b1e6

祁福涛(甘肃张掖 汉族)

走进中国气象局,气象局大院的各个部门、高科技实时滚动的全国数据大屏,颠覆了我对气象设备的认知;预报员紧盯云图的专注,让我真切看到“气象服务民生”的现场。而这次研学中,清华的参观学习最让我既震撼又备受鼓舞。走进清华校园,学校里风景秀丽,校园里都是学子们忙碌的身影,我才明白顶尖学府的魅力从不在建筑宏伟,而在于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清华博士学长学姐们交流时,他们认真倾听我针对大气科学专业未来的大体分支研究方向,以及针对西部地区的新兴研究方向,为我答疑解惑,尽管已经是最高学府的博士人才,但依然保持着谦虚,这份谦逊与专业深深触动了我。

虽西部学习资源不及东部,但新疆的戈壁、沙漠、高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这是我们独有的“实践课堂”。我暗下决心,回去后要把名校学到的方法与“敢想敢干”的勇气用在实践中,为边疆气象研究出份力。

 

【京程悟初心,青春谢恩情】

d44d6baf6f8cfa4217523f0270a469a0

杨佳(甘肃武威 汉族)

在会商大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的天气预报制作流程时,我想到每一天的天气预报背后,是无数人熬夜分析、反复验证的结果。那一刻,“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这十二个字,在我心里第一次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而最让我兴奋的是第一次来到海边,吹着海风,看着远处的海平面,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诗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辽阔之感涌上心头。

 

【观天求索,玉汝于成】

d5c7a52db05e6445591ace9f20c989f0

谢佳淞(湖南长沙 汉族)

在中国气象学会资助下,我们有幸走进中国气象局,参观了气象科技馆,中央气象台,北京气象台,天津气象超级站等气象工作场所,通过零距离接触气象观测设备,零距离接触气象专家,零距离了解气象工作流程,让我对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观测场、气象预报平面等气象科技有了更多的了解。专业的气象预报,如前不久举行的九三阅兵,天安门的天气预报,不仅关系着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还关系着中国的世界形象。我为气象工作的科技属性点赞,更为中国气象的科技能力而自豪!

 

【逐风探云悟气象,爱国爱疆践初心】

a6e262ce4c6d028579150607562c6019

王锦誉(甘肃嘉峪关 汉族)

纵使西北的戈壁与青山绿水存在感观上的差距,但正是这些差距,让我励志在回到学校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气象人,努力让自己的所学能够化为所用。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播撒在祖国西北部的土地上,让那里的戈壁,成为祖国版图上那抹别样的色彩。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