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探雨,滦水问道。9月18日至19日,来自全国气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河北承德,参加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

会议现场
这是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自2024年首次举办以来,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为推动我国北方暴雨科研和业务工作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承德市政府副市长崔万峰出席并致辞。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潘进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河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春芳主持开幕式。
薛春芳表示,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创办以来,汇聚了全国暴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前沿成果,搭建了协同共创、共享的交流平台,提升了对北方暴雨规律的科学认知和精准预报能力,相信本届研讨会也将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推动北方暴雨研究水平和预报能力的提升。
熊绍员指出,提升北方地区暴雨预报的精准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希望各位专家围绕北方暴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难题展开深入研讨,畅所欲言,共同推动北方暴雨研究和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方暴雨机理研究、预报技术、监测预警、灾害评估与风险预警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朱彤院士作题为《高影响天气的健康风险》报告,复旦大学周文教授探讨了新兴遥相关型对东亚夏季极端事件可预测性的增强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崔晓鹏研究员系统分析了近40年暖季华北及周边极端降水的统计特征与水汽溯源,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强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探索。此外,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等地气象部门的多位一线预报员在报告中针对今年北方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复盘分析与预报难点探讨,涵盖成因机理、数值模式性能、可预报性等多个方面。他们分享了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剖析总结,为做好未来北方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有益借鉴。
|